一、按質論價的消費心理
餐飲消費者在購買餐飲食品時,由于往往無法憑自己對菜單的感覺而對餐飲產品的原料、質量等作出鑒別,只能在消費后才能了解產品的原料、口感等。因此,長期以來便形成了“一分價錢一分貨”“價高質必優”的心理。他們將餐飲產品價格的高低,當做辨別餐飲產品好壞、估量餐飲產品價值的指示器。
如廣州海新酒家有個特色菜叫“滋味咸雞”,選的是清遠走地雞,烹飪技術也非??季?。做出來的“滋味成雞”皮酥脆并呈金黃色,雞肉很嫩滑,雞骨也頗有滋味,真是色、香、味俱全。其售價為80 元/只,40 元/半只。開始時顧客看著菜牌,卻不知何謂“滋味咸雞”,且按餐飲食品的習慣價格心理,覺得“滋味咸雞”的售價顯然較高。這個酒家的服務人員便熱情向消費者推薦。顧客一嘗試,感覺果然不錯。至于價格呢,自然也認同了“價高質必優”的理念?!白涛断屉u”就這樣贏得了消費者的認同。
二、求價廉物美的消費心理
對于大多數人特別是一些年齡較大的餐飲消費者來說,在購買餐飲食品時,總希望能買到價廉物美、經濟實惠又合口味的食品。這
種價廉物美的心理,在餐飲消費者收人水平較低時顯得尤為強烈。比如,顧客今天是想來嘗海鮮的,那么他就會特別注意你所提供的海鮮質量、品種。同樣是吃“生猛基圍蝦”,但你所銷售基圍蝦的價格比其他店高得多,而質量相等。作為消費者,當然是會選價廉物美的海鮮酒家。
三、習慣價格消費心理
當今時代,餐飲消費者外出就餐頻繁,對價格的高低漸漸形成習慣。如果這些菜品的價格高于習慣價格,人們立即會產生漲價的感覺;反之,如果低于習慣價格,人們又會懷疑產品的質量或牌號有問題。如同樣是一盅“燉甲魚”,如果價格為100元/盅,人們就會覺得太昂貴,如果低至8元/盅,人們又會對甲魚的質量大打折扣。
四、習慣穩定價格的消費心理
一般來說,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餐飲食品的價格自然呈上漲趨勢。但是,對大多數餐飲消費者來說,餐飲食品價格上漲的幅度,如果高于其經濟收人提高的幅度,在經濟上就難以承受,而在心理上也會產生不平衡。所以,餐飲企業在對餐飲食品定價時,切忌忽高忽低、早晚不同。要著重考慮和平衡大眾消費者的心理,以贏得更大的消費群。
五、追求附加價值的消費心理
附加價值就是餐飲食品增加值。當人們決定到某餐廳擺一桌宴請筵席時,總是東看看、西瞧瞧,或四處打聽,貨比三家,希望用一定量的貨幣,能夠買到餐廳功能更全、菜品質量更高、餐廳服務更好的餐飲食品。其目的就是為了從食品或服務上獲得更多的附加價值。比如一些到麥當勞吃漢堡包的消費者喜歡喝咖啡,是因為買了一杯咖啡后,還可以任意添加,繼續獲得咖啡的附加價值。
六、害怕上當的消費心理
餐飲消費者在購買餐飲食品時,一般總有一種擔心食品的質、價不符而上當受騙的心理。對價高又不熟悉的餐飲產品,這種感覺尤為強烈。對經常消費的低價餐飲產品,則風險感覺較弱。所以,飯店在出傳高價餐飲食品時,一定要做好食品的宣傳、介紹工作,特別是做好餐廳現場促銷工作,努力使消費者了解食品的特點,以減輕他們怕上當受騙的風險心理。如某飯店一只鮑魚售價388元。對此,飯店必須就鮑魚的質量、烹飪的方法,以及調料和吃法等,向消費者做好宣傳和介紹工作,使消費者理解和接受。
七、認同高價的消費心理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消費水平的提高,持有這種心理的人越來越多,特別是一些商務客人以及家庭較富有的消費者更是如此。他們到餐廳消費時,希望以較高的價格滿足自己的精神需要,以提高自己的身價。所以,有時同樣的餐飲食品,標價低了賣不出去,高了反倒容易銷售。如某企業集團總裁宴客,要求食品質量是 位的,還要環境好、服務好,而花錢多少還是其次的。
閱讀本文的人還閱讀::
額 本文暫時沒人評論 來添加一個吧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