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做哪一個行業,同行乃至其他行業的競爭是必然的。有對手其實并不可怕,只要具備平常心和過硬的專業本領,一切的競爭都可以轉化為良性競爭,曾經激烈競爭的對手也都可以在相互的追趕中各取所長,從而形成一個成熟的市場環境。陳老板在老城區剛剛開辦了一間大排檔,與他檔鋪相隔不遠之處已開有一間同樣類型的飲食店,在客源方面別人已是占了“頭啖湯”的優勢。
開始時,很多顧客都熟門熟路地跑到對手那里吃宵夜。陳老板派人到對方餐館吃宵夜,發現那里喜歡飲啤酒聊天的顧客不多,原來那個餐館沒有設洗手間,顧客如廁要走到小巷盡頭的公廁,顧客嫌麻煩寧愿少喝或不喝啤酒,不但是該賺的錢沒賺到,反而失去了一些顧客。于是,陳老板回去馬上在餐館里設置了一簡陋的洗手間,拉住了一大班喜歡飲啤酒的食客,一到夜晚,吃宵夜的人都往陳老板的“陳記餐廳”里去,餐館的生意逐步好轉,并有后來居上的勢頭。
這一個事例說明,研究對手、認識對手、超過對手才是當今激烈競爭中的明智之舉?,F在搞餐飲,面對的不僅僅是本地的老行尊和新秀,還多了那些猶如過江猛龍的外來菜。外地菜館火暴羊城已是不爭的事實。窩頭、發糕、黏豆包、煎餅、鍋貼、玉米粥……走進位于廣州的東北人餐廳,倒貼的福字、服務小姐大紅大綠的著裝讓人感受到一種強烈、鮮活的喜慶味兒,而更讓人眼花繚亂的是那些充滿東北黑土地芬芳的粗糧、野菜。據了解,這家東北人餐廳在廣州有不少連鎖店,每家連鎖店都備有一種專用的排位卡,因為每天都有許多食客要排隊才能候到臺位。
在眼下廣州食肆看似供大于求的情況下,一些外地菜館能招得客如云來,這個現象令外行人羨慕也使內人反省。在石牌、崗村、洗村、客村等地云集了約20家外地風味菜館,其中有湖南風味的酒鬼飯莊、湘妹子菜館、四川風味的風味樓等。平時除了一家湘菜館入座率在五成左右外,其他菜館的中午入座率都在八成左右,而晚飯的入座率則高達九成乃至百分之百,食客排隊候座的情況也時有發生。
外地菜館如此火暴羊城,在前幾年或許也有嘗鮮、獵奇的心理因素,但當嘗鮮風潮已過,外地菜館為何仍能吸引食客?我們不難發現,這些外地菜館無一例外地大打“地方牌”,經營具有濃郁地方風味的特色菜肴。例如東北人餐廳就以高山野菜、粗糧、東北家常菜為主,而另一家老班長風味餐廳則以開封灌湯包、小米粥吸引客人。
廣州人對外地菜館有愛有恨,而不少本土餐館卻對此流露出醋意和嫉妒。有人認為,是外地菜館搶了自己的生意。但不少餐飲業行家堅持認為,粵菜館其實更有潛力,畢竟是在廣州,廣東人占了多數,堅持認為,粵菜館其實更有潛力,畢竟是在廣州,廣東人占了多數,他們的飲食習慣和飲食愛好并非一朝一夕能夠改變。抱怨歸抱怨,嫉妒還嫉妒,生意場上的成功與否,關鍵是要看行動。
當解決了未來餐館的對象是誰這個問題以后,就不妨多花些精力研究你餐館潛在的對手情況。如果你都不知道自己的對手在干什么,在如何干,那么,又從何談起去進行市場競爭呢?所謂對手是指在本餐館的中心市場區內與本餐館的經營范圍和目標顧客相似的,提供類似菜品和服務的餐館。
在研究對手的過程中,我們要注意這些方面:
1. 對手的營業狀況;2. 對手在服務方面的優缺點;3. 對手菜式的價格和定價策略;4. 對手服務的主要顧客類別;5. 對手餐館的面積與座位;6. 大約的座位周轉率;7. 店面及店內的裝潢狀況等。
閱讀本文的人還閱讀::
額 本文暫時沒人評論 來添加一個吧
發表評論